1月8日,山西新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取得營業執照。
線路起自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終於忻州西站。
晶瑩剔透、千姿百態。
近日召開的山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給出答案。
大同市“創新生態爭一流、轉型發展蹚新路”行動動員大會召開。
2020年發展到3000畝,户均達到了10.3畝,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對2019年以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人羣分佈特點進行了總結。
晉商博物院是一座集文物古建、園林景觀、展覽展示於一體的人文歷史性質的博物館。
列車運行的最高速度為80km/h。
標誌着太原正式開啓了“地鐵時代”。
太原市地鐵2號線以百年運營需求為導向,全面打造“智慧地鐵”。
位置在地鐵站內的出入口處。
我的工作就是認真認真再認真,用認真把隱患消滅在萌芽、把事故消滅在未然。
嵐縣麪塑是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的民間傳統藝術。
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藍皮書系統總結了山西法治建設的進程與創新實踐,並針對性地提出瞭解決法治領域有關問題的路徑和方案。
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和世界衞生組織“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脅”的目標。
山西全面推進社區矯正機構設置工作。
一連串數字透露出可喜的訊息,奏響了陽泉礦區轉型升級最強音。
標誌着山西省屬企業在高端化工領域的旗艦正式起航。
本屆大會論壇緊扣山西省高質量轉型發展主題,呈現“少而精”“新而活”的嶄新面貌。
近日,山西呂梁市迎來2020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降雪。
霍山老爺頂的霧凇千姿百態,蔚為壯觀。
繪成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畫卷。
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美麗宜居的南莊村,探尋這裏深厚的人文底藴。
木塔使用斗拱種類之多,造型設計之精妙,堪稱一座“斗拱博物館”。
轉型蹚新路,奮“晉”新徵程。
張壁古堡內寺廟殿宇上的琉璃。
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記者來到了山西建築產業現代化晉西北園區,感受房子是怎樣被“生產”出來的。
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華為山西(呂梁)雲數據中心。
代縣扶貧產業園區雁弘紡織有限公司內,搬遷後的羣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瞭解懷仁市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抓手——“羊產業”的發展情況。
懷仁市鴻達瓷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張財介紹陶瓷生產情況。
11月18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代縣寶通40MW光伏扶貧電站。
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走進素有“中華第一關”之稱的雁門關。
山西出台了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特別規定,遏制各類安全生產事故。
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忻州古城,感受古典與現代的碰撞。
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忻州古城。
走轉型發展新路,這就是山西的答案。
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來到忻州市“中國雜糧之都”產業融合園區。
不到3年的時間,一批生產砷化鎵晶體及芯片的高新技術企業相繼落户忻州。
台式機組包生產線是“智能雲”工廠速度的代表之一:生產一台電腦最快僅需18秒。
轉轍機是鐵路道岔轉換設備,如同汽車的轉向系統。
山西省工信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佔祥表示,產業轉型要在“老傳統”上做文章,更要在“新花樣”上下功夫。
建設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實現山西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
王立剛從創新、項目為王、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同與會人員分享。
位於山西中北部的忻州,是山西唯一橫跨燕山—太行山、呂梁山兩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大市。
山西省發改委黨組成員馬雙喜做客圓桌對話。
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張羽宣佈活動啓動。
近年來,資源型地區山西奮力在轉型發展上蹚出一條新路。
會議就“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思路、經驗和成效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集中為大交鎮133户易地搬遷羣眾頒發首批“大紅本”。
公路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目光。
王萬保一步一個腳印,控品質、搞營銷、闖市場,帶動周邊果農增收致富。
要總結好脱貧成果經驗,為溝門前村率先實現鄉村振興做出新的貢獻。
山西省應急管理廳21日專題研究部署當前安全生產重點工作。
山西省明確加強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總體目標。
懸棺主要有懸裝式、平台式、裂隙式等形式。
“九曲黃河十八彎,傳奇莫過娘娘灘。”
2021年9月完成工藝安裝並投入使用。
不限期提供產品技術發佈、展示推介、投資合作、政策公告等信息服務。
試點工作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原則。
從安居到樂業,山西正在探索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光影盛宴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帶來“新光芒”。
黃河因“磧”而生險,磧口因“險”而成鎮。
第4屆平遙國際電影展10月10日至19日在平遙古城舉行。
在崔記醬園,有一句話叫“伏醬秋油”,這也是崔登旺黑醬的精髓。
丁村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化石和文化的缺環,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
近些年臨猗縣發展水產品養殖產業,養殖品種包括螃蟹、鯉魚、大蝦等。
2009年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以來,河曲縣累計完成改造4890户。
太原水系豐富,九河水清岸綠,一座座造型獨特的跨汾河大橋,成為太原的新名片。
雜而不亂的小院兒充滿了鄉村生活的煙火氣。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
中國汾酒城在古老的杏花村傲然崛起。
備受關注的太原植物園也將於10月1日試運營開門迎賓。
9月28日,晉陽湖·首屆集成電路和軟件業峯會開幕。
曹家溝村掃帚種植基地。
來自黃河流域及貧困地區的農民代表紛紛帶上家鄉“好貨”,齊聚運城,共慶豐收。
值此之際,新華網通過《融媒看“菜博”》專欄,帶你走進曲沃縣看展會。
秋分時節的運城瓜果飄香、活動豐富,邀請大家共慶豐年、分享喜悦。
38年來,老潘連續為近40個行政村的上千名農户傳授農業種植知識。
秋分時節,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將在運城舉行主場活動。
白酒產業是呂梁市轉型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據悉,稷山板棗樹栽培歷史已逾千年,一向被當地棗農稱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
形似太極圖。
中條山腳下、黃河岸邊,一方樓宇佇立其間。
2019年5月,魏明忠代表“南林交蓮藕”“北董大蒜”等,參加了在家門口舉辦的首屆中國·山西曲沃國際蔬菜博覽會。
據王水龍介紹,用上智慧大棚,管理效率提升,有更多時間研究蔬菜種植,以提高產量、品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呂梁大地變為生動實踐。
“千峯競秀,萬壑崢嶸。”
“棚上發電、棚下種植”的光伏發電“農光互補”,已成為曲沃縣帶動就業、促進增收的“致富之光”。
讓這個傳統煤機制造企業煥發新的活力。
對生活細緻的觀察和體驗,讓趙鋭的麪塑作品更精緻細膩、多樣化。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
踏上新徵程的貧困户摘掉“窮帽子”後,又在心裏許下“小心願”。
以新擔當新作為引領新時代人大工作新發展。
2020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有“豐年撞大‘運’”一説。